利用废品资源再生价值发展循环经济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时至今日,单一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迫在眉睫。
近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在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绿色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朝阳产业“摩拳擦掌”
目前,我国一方面资源禀赋不足,对外资源依存度较高,比如原油、铁矿石和铜等对外依存度均超过五成,资源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太低,一些大城市的废弃垃圾缺乏良好的处理办法。
徐匡迪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小的资源消耗,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循环再利用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门艺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我国以及其他国家正大力布局的领域。
其中,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将废弃垃圾资源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提高垃圾处理效率,还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达到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
近十年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每年以大约15%的速度增长,2015年年末产值已经达到了2万亿,解决就业人口约3000万人。
然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资源利用率低,核心装备还需要进口。”徐匡迪表示。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走在我国前面。
了解到,细致到“苛刻”的垃圾分类给日本带来丰厚的回报。垃圾分类后,不可再生的垃圾被埋藏或用于焚烧发电,可再生资源被分类回收。除了报刊、纸板箱、塑料饮料瓶等成分相对单一的可再生资源外,电子产品会被解体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等可用资源,废弃食用油则被加工制成生物燃料。
德国钢铁行业95%的固体废弃物已经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包括钢铁混凝土回收率已经达到90%。欧盟各种包装纸、废旧玻璃回收率达到80%,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超过80%。
这些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资源循环再利用形成产业链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投入,这其中少不了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