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商代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制作和品尝茶叶。在随后的几千年中,茶叶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茶人们在选择茶境时喜竹,不仅仅因为竹子“虚心有节”,以启人心智,洁人情怀,陶冶情操。同时,还因为竹子的形态流畅、洒落,神采若飞。竹子的枝叶如鸾凤之羽仪,欣然而形,玉立风尘之表,并且常生于山中水边,具有天然的野趣和“山中情”。他们爱的就是竹的野趣,想表达的就是潜藏心底的“山中情”。另外,竹之清香、清韵与茶香茶韵相得益彰,所以,历代茶人把翠竹作为美化品茗环境的植物。
独品得神。实际上是茶人与茶的对话,是茶人的心与大自然的对话。独品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虚静,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随着飘然四溢的茶香而升华,思想更容易进入玄悟冥想、物我两忘的幽境。即在“啜之淡然,似乎无味”的茶汤中,品出茶的味外之味,领会茶的“物外高意”,达到清心悦神。独品无拘无束,自煎、自斟、自饮,在恬淡而朴实、轻松而怡然的氛围中,人蕞容易心驰宏宇、神交自然,所以称之“独品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