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人们用兽皮缝合成管状的结构,以适应生产斗争之需要。经过了相当长的时期,到十七世纪末叶,荷兰的万·德尔盖金兄弟制成了纵向缝合的帆布软管,在当时的消防业务中被广泛采用。后来,随着橡胶在国际市场上的出现及其硫化工艺的发展,胶管和用金属丝或麻绳等织物铠装的胶管问世了。但是,工程上一些蒸汽、热风类的高温介质’液氢,液氧、液氦类的低温介质;汽油、煤油、酸、碱等腐蚀性的介质,若用胶管来输送,当然不行。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它的可靠性就更难保证了。
1894年,这类波纹管的结构得到了改进:人们用两根金属带按不同直径,向相反方向卷绕。这样,金属带在受力状态下达到相互平衡,克服了自发展开的弊病。
1929年,在波纹管的结构上进行了又一次技术革命,即彻底解决了波纹管由于弯曲时填垫橡胶带或石棉绳的凹槽发生不均匀变化而丧失密封性能的问题,从而开辟了波纹管发展的广阔前景。人们用钢和铜锌合金材料制成了整体波纹管,即用无缝的或有焊缝的管材制成的波纹管,它依靠波纹侧壁的弹性变形来保持一定的可压缩性或可拉伸性l同时,保证可靠的密封。
网套:网套是由相互交叉的若干股金属丝或若干绽金属带按一定顺序编织而成的,以规定的角度套装在金属波纹管的外表面,起着加强和屏蔽的作用。网 套不仅分担金属软管在轴向、径向上静负荷,还在流体沿着管道流动产生脉动作用的条件下能够保证金属软管可靠地工作,同时,还能保证软管波纹部分不直接 地受到相对摩擦、撞击等方面的机械损伤。编织了网套的波纹管,其强度可以提高十几倍至几十倍。屏蔽能力可以达到99.95%。 网套的材料一般与波纹管材料相同,也有以两种材料联用的。普通金属软管仅用一层网套;特殊使用场合,也有编织两层、三层的。根据波纹管通径大小及使用要求 的不同,它常以直径为0.3~0.8毫米的线材或厚度为0.2~0.5毫米的带材来制作。线材每股4~15根,带材每锭一条。生产的钢丝网套多为 24股、36股、48股、64股的,特大通径的波纹管,还有96股、120股和144股的。网套主要编织参数除了(线材)股数、丝径,(带材)锭数、厚度以外,还有覆盖面积、编织距、编织角度等。它们都是决定金属软管性能的重要依据。
接头:接头的作用首先是将网套与波纹管联接为一体,同时,接头又是金属软管与金属软管或其它管件、设备相联接的部件。它保证介质在管路系统中正常地工作。 接头的材料通常与波纹管、网套的材料相同,多以不锈钢为主。为降低生产成本,一些通径较大的金属软管在输送腐蚀性不强或无腐蚀性的介质时,接头可用碳钢制作;对于腐蚀性介质工作情况下的金属软管的接头,若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与介质的接触,也可以采用碳钢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