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是基于帕尔帖原理,该效应是在1834年由J.A.C帕尔帖首先发现的,即利用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组成的电路且通有直流电时,在接头处除焦耳热以外还会释放出某种其它的热量,而另一个接头处则吸收热量,且帕尔帖效应所引起的这种现象是可逆的,改变电流方向时,放热和吸热的接头也随之改变,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与电流强度I[A]成正比,且与两种导体的性质及热端的温度有关,即: Qab=Iπab πab称做导体A和B之间的相对帕尔帖系数 ,单位为[V], πab为正值时,表示吸热,反之为放热,由于吸放热是可逆的,所以πab=-πab 帕尔帖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构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的性质和接点温度,其数值可以由赛贝克系数αab[V.K-1]和接头处的温度T[K]得出πab=αabT与塞贝克效应相,帕尔帖系也具有加和性,即: Qac=Qab+Qbc=(πab+πbc)I 因此帕尔帖系数有πab=πa- πb 金属材料的帕尔帖效应比较微弱,而半导体材料则要强得多,因而得到实际应用的温差电制冷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合理使用空间
冷藏间的耗电量是按冷藏间耗冷量的多少来计算的,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货品冷却和冷藏时的耗冷量;二是冷藏间本身及操作管理的耗冷量。节约用电的关键在于冷藏间的使用率,使用率低的冷藏间耗冷多,耗电也就多。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所装备的电动机功率是按该机制冷能力选定的,也就是仓库的耗冷量小于制冷机的制冷能力。冷库在冷季运转时,因为冷藏间寄存的货品较少,运转是大马拉小车,浪费了电能。因而,在冷季时可将几个冷藏间内的货品按贮藏温度及时并库,以削减能耗。
合理调节冷库蒸腾器,及时除霜
一般而言,冷库蒸腾温度每进步1℃,可节能2~2.5。因而,在可以满意产品制冷工艺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供液量,尽量进步蒸腾温度。霜层的热阻一般比钢管的热阻大得多,当霜层厚度大于10mm时,其传热功率下降30以上。当管壁的表里温差为10℃、库温在-18℃时,排管蒸腾器的制冷系统运转一个月后,其传热系数K值大约只要原来的70左右。冷风机结霜特别严重时,不光热阻增大,并且空气的流动阻力添加,严重时将无法送风,所以要适时对蒸腾器的外表进行除霜处理。在大中型冷库的制冷系统中,一般选用热氨(氟)冲霜和水冲霜而不选用能耗高的电热融霜方法,而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为简化管路,可选用电热融霜方法,但是应根据霜层消融所需的热量配置适宜的电热功率。
专家介绍,当蒸腾器盘管内有0.1mm厚的油膜时,为保持设定的温度要求,蒸腾温度就要下降2.5℃,耗电量添加10以上;当冷凝器内的水管壁结垢达1.5mm时,冷凝温度就要比原来的温度上升2.8℃,耗电量添加9.7;当制冷系统中混有不凝聚气体,其分压力值到达0.196MPa时,耗电量将添加约18。由此可见冷库制冷系统定期放油、除垢和放空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