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防治
蟑螂 蜚蠊常称蟑螂,是昆虫纲蜚蠊目,蟑螂是昆虫纲中较原始的咀嚼型有翅昆虫之一,早在3.5亿年前它就已经在地球上开始生活了,也是古老的化石昆虫之一。
蟑螂的生存适应性很强,在蟑螂的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务、物资交流,被携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等港口城市,之后逐年扩大领域,先传入到温带地区,再扩散到北方寒冷地区,后遍及世界各个国家,现已成为重要的家庭害虫、行业害虫和城市害虫。
蟑螂的危害:
一、传播疾病: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重要的如:引起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蟑螂还可以携带多种原虫,其中有4中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
二、污染环境:蟑螂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因而蟑螂的栖息地或爬过的食物、物品,都会留下极难闻的异味,污染环境。也有因蟑螂侵害而导致通讯设备、电脑、精密仪器等发生故障,造成事故,国外有人称蟑螂为“电脑害虫”。
蟑螂防制步骤和方法:
一、现场勘查:派出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实地勘查,调查蟑螂的种类、侵害程度及栖息场所。
二、制定详细的防制方案:防制方案包括:不同阶段蟑螂的防治方法,不同季节蟑螂控制的要点,药剂的使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三、蟑螂的综合防制
1、消杀阶段:本阶段主要措施:对蟑螂侵害程度较大区域或部位,进行卫生杀虫剂的滞留喷洒,快速降低此区域蟑螂种群密度,对蟑螂侵害风险较低区域(办公区域),投放具有连锁杀灭作用的灭蟑饵剂,同时,因蟑螂卵鞘具有防水功能,不易被杀灭,因此需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有效的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此阶段为期1-2个月。
2、维护阶段:蟑螂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虽然局部区域的蟑螂密度得到控制,但放松对蟑螂的控制,很容易造成蟑螂在短期内反弹,再次产生严重的虫情变化,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定期检查和投放的预防,才能有效的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
3、环境治理:食物和水源是蟑螂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改变蟑螂的栖息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很好的防制效果,即堵塞缝隙,清除杂物和垃圾,收藏好食物,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
一,室内常见爬虫种类
蟑螂
1.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头部:顶及复眼间为黑褐色,两复眼间距雄虫窄,雌虫宽。下颚须淡褐色,端部两节褐色,单眼淡黄色。
2.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头部:头黑褐色,有较强的光泽,仅单眼黄色,唇基赤褐色。
胸部:前胸板黑色或黑褐色,略呈梯形,前缘近乎平直,后缘弧形,中部稍隆起,表面平整并有光泽。雌雄虫翅发达
3.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头部:雌虫头部略大于雄虫,头顶及面部为淡赤褐色,小颚须色淡,唇基深棕色,复眼黑色,有时两复眼间有不明显的赤褐色斑。单眼色白。
胸部: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缘稍弧形,后缘弧形,但中央稍突出。背板表面淡褐色,并有两条
黑色纵走条纹,纵条纹窄、直,没有间距宽。雌雄虫翅发达,均达腹部末端。
蟑螂危害
蟑螂的医学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它们携带能致病的、病毒、原虫、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
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重要的如引起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引起疮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引起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沙门氏菌如乙型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等。此外,蟑螂尚可携带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种致病菌,除了上述的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外,还有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粪链球菌等。
此外,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结核等病的以及O157 等。
蟑螂可携带蛔虫、十二脂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蛲虫、鞭虫等多种虫卵。它们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长膜壳绦虫、美丽筒线虫、东方筒线虫等的中间宿主。
蟑螂也可携带多种原虫,其中有4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等。